(图源网络)
在宾馆当服务员时,付梅时刻惦记“唱戏的人必须上台”,没客人时就在登记台后走步、比划,练习唱念【我爱线报网】坐打。走进直播间后,从灯光是不是让演员转头时多了阴影,到音效字幕怎么更合适,反复打磨试验;从抢救曲谱四处奔波的老先生,到苦练功夫惊艳亮相的00后小演员,全团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只为一句“我们还在努力传承着”……静待花开终有时,守得云开见月明。一个个动人的细节,有精益求精的追求,有百折不挠的执着,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,见证了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。为坚守者点赞,向传承者致敬,更需要探索把感动变为行动、把流量变为“留量”的长远发展路径。商丘四平调剧团在直播间大放异彩的故事,不仅唤醒了对地方稀有剧种生存状态的关注,擦亮了这一稀有剧种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,也展现出互联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的【我爱线报网】潜力。戏剧百花园中,稀有剧种不似知名剧种那样闻名遐迩,但也千娇百媚、各具魅力。我国的戏剧剧种可谓洋洋大观,调查显示,目前全国有348个剧种,分布区域仅限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,其中121个剧种仅有一个国有文艺院团,共106个剧种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。稀有剧种,小有小的魅力。安徽徽剧、福建梨园戏、广东正字戏等,百年传承,古风古韵;福建山歌剧、内蒙古漫瀚剧、江苏丹剧等,历史不长,质朴清新。这些剧种传承着一时一地的风土人情、方言声腔、艺术审美,各美其美、各具特色。与此同时,稀有剧种也面临不小压力。流行一隅,受众固定、传播受限、认知不广,演员后继无人、剧团难以为继的现象并不鲜见。如果不加以特别保护【我爱线报网】,消失的不仅是一个剧团、一个剧种,更是一种地域文化、历史记忆,折损的是中华戏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。保护和传承稀有剧种,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。近年来,戏曲振兴工程、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不断出台,不少稀有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在政策的扶持下重获生机,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戏曲生态。(图源新华网)
稀有剧种来自民间,生命力也在民间,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这个“根”。被称作“古南戏活化石”的福建梨园戏坚守地方表演特色,不盲目追求时髦,天然去雕饰的表演反而获得认可,不仅走出了发源地泉州,还走上了国际舞台。如今的许多地方,送戏下乡时,乡亲们对演出的欢迎,不亚于时下年【我爱线报网】轻人对演唱会、音乐节的追捧——开场前,能下脚的地方都站满了人;锣响戏起,观众们喝彩声不停;散场后,老乡们把演员当作亲人一样往家抢。这样生动的局面,更呼唤稀有剧种汲取民间智慧,打磨艺术精品,不断提升亲和力、感染力、传播力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上世纪90年代受到电视等新传播媒介影响的传统戏曲,如今又回到了像直播间这样的媒介载体上。以河南为例,截至2023年3月底,67种所属地区为河南省的国家级非遗演艺项目中,已有九成开通直播;其中,道情戏、大平调、二夹弦、四平调、宛梆、大弦戏等河南稀有剧种的直播观看次数均破百万。当然,稀有剧种走进互联网直播间,不能仅仅满足于在直播打赏中求得一时的生存发展,更呼唤在“【我爱线报网】破圈”中跳出一隅,在“长尾”中觅得知音,在返本开新中擦亮传统艺术的时代价值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留下来、传下去,在更多地方、更多人群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。这正是:梨园春不老,直播搭舞台。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(文 | 许晴)| 荐书 |
★ ☆ ★
《与未来谈谈心——睡前聊一会儿》
★ ☆ ★
丨简介丨
继《与时代谈谈心》《与世界谈谈心》后,人民日报评论部的“睡前聊一会儿”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《与未来谈谈心》,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,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。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,分为风尚、世态、青春、时代、人物、文化、生活、社会、新知等部分,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、观察世界的窗口。
我们在【我爱线报网】时间中跋涉,向着未来前行。面对过去,每个人都会有遗憾、懊悔、回忆;好在,每个人也都有未来,那里有困惑、失落,更有收获、希望。这本小书收录的,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,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,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,“一起向未来”。虽然未来还不确定,但也正因如此,一切皆有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