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知道去定点医院等机构就医时,医保可以给报销医疗费用。但是在计算报销金额时,往往会出现“甲类药”、“乙类药”和“丙类药”的不同报销差异。甲乙丙类药品有什么区别?医保报销怎么计算呢?
首先,医保报销是有范围的
医保部门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对药品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报销范围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“三个目录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参保人员使用药品、发生诊疗项目或使用医疗服务设施发生的费用,如果属于“三个目录”内的,就可以按规定进行报销;不属于“三个目录”内的,医保不予报销。而“三个目录”之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,按类别来分,就是由甲类药品目录和乙类药品目录两部分组成。
甲类药
是指临床治疗必需、使用广泛、疗【我.爱.线.报.网.】效好,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。
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,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,然后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比例报销。
乙类药
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、疗效好,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。
乙类药品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后,再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支付比例报销。需注意的是,乙类药品基本有自付比例,并且同一种药在不同的省市自付的比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丙类药
丙类药通常指的是非临床必需、价格较高的药品,通常包括了保健品类、高档药、新研制的药及抗癌进口药等,往往报销率较小,多数需要自费。
丙类药是医保目录外的药,大部分地区都需个人自付100%。当然,可能有的地区也会报销一些;具体可以看医院发票上“自理比例”一栏【我.爱.线.报.网.】。
甲乙类医保报销如何计算?
参保人就医后,发生了药品、诊疗等费用,其中药品又包括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,那么报销的方法是:乙类药扣除自付后的费用,加上甲类药全部费用,再加上诊疗等费用中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。对于超过起付线的费用,依据患者本人参保类型、就医医院级别等按规定比例报销。
计算公式如下:医保报销金额=【(甲类药品的全部费用+乙类药品扣除自付部分后的费用+其他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)-起付线】×相应报销比例。